长篇小说《炎黄时代》
序 章
上古时期,华夏大地尚未有统一的国家,三大部落分别由黄帝、炎帝和蚩尤统领,形成了华夏文明初期的三大势力。三大部落之间融合激荡,纷争不断。一场决定华夏命运的大战即将来临。谁将脱颖而出,成为统一华夏的霸主?谁又将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永恒的传说?
第一章 刑天大败火神军
“急报!我军惨遭重挫!姜恒将军英勇捐躯,蚩尤蛮族掠我疆土三百余里,人口牲畜损失惨重!”
炎帝姜榆罔闻讯,几乎从宝座上跌落。
神农氏政权第七任炎帝姜克逝去,其子姜榆罔继承帝位。姜榆罔,出生承留(今河南开封),自幼聪颖善战,十七岁便镇守伊川,筑军备战。今日,他继位炎帝仅三日,恰逢姜恒率三千精兵出征抵御东夷,岂料战局逆转,全军覆没。
“敌方由何人统帅?”姜榆罔悲愤地质问。
立于一旁的甲士答道:“禀报大王,乃蚩尤麾下刑天。”
“刑天,战神之称,勇猛无匹。姜恒之败,果不其然。”站在旁边的句芒叹道。句芒,被称为木神,通晓植物之学,是炎帝手下的青年才俊,现为第八任炎帝榆罔内务总管。
句芒续道:“蚩尤,炎帝之裔,其人善兵,部族长于弓箭。蚩尤乃昔日吾王兄弟,今何至残忍至此?”
句芒所言非虚。第一任炎帝神农氏,原名姜石年,姜水流域首领,尝百草,创农具,教民耕种,制陶器,对农业医药贡献卓著,部族拥戴,势力遍布黄河中下游流域。神农氏仙逝后,蚩尤的先人带领部落逐渐脱离联盟。目前,其首领叫姜太黎,同为神农氏子孙,他统领着九黎部落,势力范围从黄河下游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。姜太黎被炎帝部落联盟称为“蚩尤”,意指“虫之异者”。此名号流传甚广,后人更是镌刻于甲骨文、载入史册,千古流传。
“争斗非务农之道,先生请勿助敌!”姜榆罔挥手示意句芒退下。
转身之际,姜榆罔高声对句芒背影下达命令:“速召祝融氏首领吴回,他在西山练火烧荒。”
祝融族先祖,被称为火神,取火于木石。当今族首吴回操纵火焰更是如臂使指。姜榆罔召吴回来见,意图以火攻东夷。
吴回得命,领着火神军火急火燎地赶往战场,心中满是愤懑。他深知刑天勇猛异常,但火神祝融族也不甘示弱,吴回决心以火攻之,用火焰烧尽刑天的勇猛。
战场上,吴回率领二千火神军,他们人人携带长竹竿,上面捆绑干柴,干柴上包裹硫磺矿砂。
两军对峙,吴回挥旗下令,火神军挥舞着燃烧的长竹竿冲入敌方阵营。
火焰如同肆虐的狂风暴雨,骤然席卷而来,刑天部下的士兵们在这突如其来的火海中,痛苦地哀嚎着,四处奔逃。
然而,刑天并未被这突袭所吓倒,他迅速调整战术。刑天集结了一支精英部队抢占山头,他们利用铜制的弓箭向发火神军起了猛烈的反击,箭矢密集如雨,火神军在一片惨叫声中纷纷倒地。
刑天犹如浴火重生的凤凰,勇猛无比,他左手持铜盾,右手挥舞着铜斧,冲锋在最前方。他的身影在火海中显得格外醒目,带领着士兵们对火神军的竹制武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。火神军的竹竿纷纷断裂,火焰随之坠落。火神军失去了赖以抵御的武器,面对刑天部下长杆铜枪与铜斧围攻,火神军如同待宰的羔羊,无力反击。
吴回见状,心中一紧,他明白仅凭火焰是无法击败刑天的。于是,他迅速调整战术,命令火神军分兵两路,一路继续用火攻,一路则悄悄绕至刑天背后,意图发动偷袭。
然而,刑天似乎早已预料到吴回的计谋,他身形一转,分兵挡住了火神军的突袭。
吴回见状,怒火中烧,他亲自率领火神军冲向刑天,企图以自己的力量击败他。
激战中,吴回与刑天展开了生死搏斗。吴回迫近刑天,“咔嚓”一声,左手甩出一团火;又“咔嚓”一声,右手又甩出一团火。吴回接连发力,意图用旋转不断的火焰烧杀刑天。刑天却把战斧舞得密不透风,战斧打在吴天的火器上,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。吴回拼尽全力搏杀,终于用强大的火势烧掉了刑天的眉毛,并烧伤刑天的脸,刑天被逼得步步退。
就在此时,刑天突然回身,一斧劈向吴回。吴回躲闪不及,被斧头砍中肩膀,鲜血染红了战袍。
吴回强忍疼痛,怒吼一声,再次冲向刑天。然而,刑天却趁机反击,战斧如闪电般劈来。吴回躲闪不及,被斧头击中胸膛,重伤倒地。
旁边的火神军甲士急忙救起吴回,扶上马背,拍马向西。吴回在混乱中逃回伊川。
刑天乘胜追击,火神军大败逃散。
姜榆罔得报,心中悲痛不已。他深知这场战斗的失利,将给炎帝部落带来巨大的损失。
探马来报:战火仍在继续,蚩尤部落继续抢占黄河以南、长江以北更广的地域。
姜榆罔深知,唯唯有重新凝集力量,才能击败蚩尤,拯救炎帝部落。
正当炎帝姜榆罔悲痛之际,句芒快步闯入王殿,一边走一边喊:“大王,共工氏夸父率领族人三千前来投奔!”
姜榆罔大喜,口呼:“天助我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