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日将领程有秋事略
林昌宏
程有秋,四川隆昌人,国军将领。在8年抗日战争中,参加了数十次抗日战斗,晚年居台湾。
程有秋1904年出生于四川隆昌周兴场。
1925年南下广州参加革命,投军北伐。
1926年8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,后转至南京学习。
1927年8月,程有秋黄埔毕业后到军政部任科员,后任当步兵营长、师参谋处参谋、中校科长、补充旅参谋长等职务。
1940年9月,由陆军大学16期毕业。任贵州镇独(山)师管区副司令、副师长。专办征拨、培训抗日兵员的任务。同年,兼任整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100军参谋处作战科科长、副处长。随后,100军直隶第3战区时,调驻赣东北地区抗日第一线。
1941年3月,上高战役打响。日军2万余人三路大举进攻,两三天内占领奉新、高安等地。意图将两翼钳形内的中国军队压缩至上高附近,合围而歼灭之。中国军队由溃退到反攻,与日军苦战至31日,后转败为胜,逐渐收复高安、奉新等地,至4月初战斗基本结束。此役中,程有秋所在第100军配合第19集团军,历时20多天苦战。毙伤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、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数千人。
1941年9月,程有秋任第三战区23集团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、兼任100军63师副师长。该部奉命投入第2次长沙会战。第100军部署于鄱阳湖南侧,担任湖防。从23日开始,100军对南昌周边日军第34师团各据点频频发动攻击,部队前进至牛行、乐化和南昌近郊,夺占了楼前市、黄溪渡,多次打退日军反击。第23集团军对日军第116师团所据守的湖口、彭泽、马当、贵池、繁昌等沿江要点多次开展袭击,给予了日本侵略者狠狠的打击。
1942年1月,国军进行编制调整,63师归属川军88军,隶属第3战区,参加湘西会战。63师师长徐志勖、副师长程有秋、参谋长伍开云。5月14日至17日,日军在奉化、上虞、绍兴、萧山、富阳等地发起猛烈进攻。日军第15师团第60联队在飞机30余架掩护下,于25日拂晓向百坎尖、高圣尖、石廓山之线守军第63师外围阵地展开进攻。第63师官兵坚强抵抗,伤亡较大。26日,沿兰江东岸南下的日军第15师团一部协同正面日军围攻兰溪城,27日,第63师外围阵地全被攻占,兰溪城陷入混战。28日,63师不得已陆续向城东白石塘一带突围,兰溪被日军攻占。当日上午,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在距兰溪15公里处被88军地雷炸成重伤,旋即毙命。6月,88军指挥的第79师、第63师及新21师、挺进第1纵队到达预定地域,继续以侧击、伏击遮断日军增援及补给路线,策应衢州战斗。
1943年,程有秋所在63师编入第24集团军,参加常德会战。11月22日,日军第11军主力向常德发起总攻,意图以压倒性兵力在短时间内一举掠取常德。国军两线兵团处于分散状态,常德危急。63师奉命抢占德山阵地,与57师成犄角之势。日军全力猛扑德山,经一昼夜激战,因势力悬殊,63师伤亡过大,德山阵地失守。在常德会战中,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10万人进攻,国军集中了第六战区和第九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。中国军队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,迟滞日军进攻,给敌重大消耗,击毙日军1万余人。
1944年5月27日,日军第一线5个师团开始分3路向第九战区湖南的崇阳迄公安、南县一带发起全线总攻。日军迅速突破第一线阵地,强渡新墙河,向纵深攻击前进。战斗至6月1日,通城、麦市、南江、龙门驿及平江相继失守,国军伤亡惨重。程有秋所在63师(此时尚属第六战区)奉命前往増援,鏖战数日,国军不敌。第63师及第99军的第92师被迫西撤。
1945年8月,抗战结束,国民党军队再次改制。程有秋任63师副师长调至江苏徐州,隶属第1绥靖区。
1946年5月,国军进行整编,程有秋为83师整编第63旅副旅长,该师整编后开拔到苏中宣家堡、泰兴一带参加内战。7月,被人民解放军的华中野战军打得大败。
1947年5月,张灵甫的74师在山东孟良崮被解放军全歼。6月,重新组建74师。以邱维达为师长,王梦庚任51旅旅长、罗幸理为58旅旅长、程有秋为57旅旅长。
1947年9月,程有秋调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第一处处长,10月接任第100军83师19旅旅长。
1949年,程有秋到台湾,先后任“国防部”第三厅副厅长,“陆军司令部”中将副参谋长、“国防部”人事行政局局长、“国防部”福利总处中将处长。1976年10月在台湾逝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