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走夸父,炎帝找来句芒,轻声耳语:“吾有要事相托。”
炎帝的声音低沉而严肃,他的目光穿透了殿内的尘埃,直视句芒的双眼。
“你悄悄出访黄帝部落,以玉器、兽皮为礼,寻求战车制造之术,并商讨应对蚩尤之策。”
句芒微微一躬身,恭敬地回答:“遵命。”他的心中虽然有些沉重,但他知道,这是炎帝对他的信任,也是对整个部落安全的责任。
第二天,句芒带领着一支由骡马组成的队伍,踏上了前往黄帝部落的征程。队伍中装载着的是精心挑选的谷麦种子、玉器和兽皮,这些珍贵的礼物不仅代表着炎帝的敬意,也是对黄帝部落的一种示好。
马蹄声声,踏过山川河流,句芒的队伍穿过了连绵的丘陵,穿过了宽阔的平原,最终抵达了北方黄帝部落的边境。对方边境守卫见到句芒的到来,立刻通报。
在边将的护送下,句芒的骡马队又走了大半天才到达帝丘,这是黄帝部落位于濮阳最古老的都邑。
黄帝颛顼亲自出迎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句芒的尊敬。在黄帝的宫殿中,句芒将玉器和兽皮等作为礼物呈上,同时表达了他此行的目的。
“句先生,您此行不远千里,携带的礼物实在令人感激。”黄帝温和地说道,“战车制造之术,我国素有所长,自当倾囊相授。”
句芒听后,心中大喜,他知道这将是炎帝部落对抗蚩尤的重要武器。
黄帝安排了盛宴款待句芒。席间,黄帝让谋士们商讨如何应对蚩尤的威胁。
“蚩尤狡猾异常,听闻此怪物生牛角有八臂,武功了得。他的部下更是勇猛善战,目前占据南方,兵多将广,非同小可。”
“我们需加强战车制造,同时训练士兵,提高他们的战斗技巧。”
黄帝的谋士们纷纷献策。句芒认真记住每一项建议,他知道,这场对抗蚩尤的战斗,不仅仅是武器的较量,更是智慧和勇气的考验。
随后的几天,他参观了黄帝部落的兵工厂。在那里,大鸿,一位精通兵法和战车技艺的将领,向句芒展示了黄帝部落的军事力量。
常先是黄帝身边的智者,他创造了华夏第一面战鼓。他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句芒制作战鼓的技艺。他耐心地讲解着战鼓的制作过程,从选材到雕刻,从调音到敲击,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清楚楚。句芒认真地听着,眼神中闪烁着对这门技艺的渴望。
“战鼓是军队的灵魂,它能够鼓舞士气,指挥战斗。”常先语重心长地说道,“你若学会了制作战鼓,必将对炎帝部落的战斗力大有裨益。”
在黄帝部落的营帐外,句芒的目光被一杆旗竿上刻画的奇异符号所吸引。那些符号,或如虫行,或似器皿,线条简洁却深邃,句芒心中升起一丝好奇,却苦于无法解读。
他询问身边的士兵,得到的回答却是:“这些符号,是我们部落的文字,仓颉大人所创。”句芒心中一震,立刻亲自拜访这位传说中的奇人。
句芒踏入屋内,只见仓颉正坐在案前,手握木炭在树皮上勾勒着一个个字符和图形。仓颉的居所简朴而宁静,屋子的墙壁上挂满了树皮,这些树皮经过平整后切成长方块状,然后经过了晒干处理,树皮的光滑面就用烧黑的木炭画着文字符号及图形。
句芒上前一拜,恭敬地请教:“仓颉大人,这些文字如何解读?”
仓颉抬起头,眼中闪过一丝温和的光芒:“文字,乃是记录语言之工具,能传于异地,留于异时。”句芒凝神倾听,心中渐渐明朗。
仓颉起身,走到案前,拿起木炭,在桌上划出一行行的文字,一边写一边解释:“这些是‘山’、‘水’、‘火’、‘土’,它们组合起来,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。”
句芒瞪大了眼睛,他的心中充满了惊叹:“太神奇了!”
仓颉微笑着说:“文字是智慧,是知识,是传播。你若掌握了文字,将能够更好地沟通,更好地传承炎帝部落的智慧。”
句芒躬身而拜:“学生意愿拜仓牺牲为师,能收我为弟子否?”
仓颉赶忙将句芒扶正,谦虚地说:“不客气。我意愿与先生共同探讨。目前我创造的文字还单一、数量不多。主要是以图形表意,还有很多意思不能准确表达,而且流传也受到限制。这个浩大的工程也需要先生这样的人才来共同推进。”
句芒感叹地说:“文字不仅仅是符号的堆砌,它是思想的载体,是沟通的桥梁。你不仅要学会如何书写,更要学会如何用这些符号去思考和表达。”
仓颉点了点头:“我想的是图形和意的结合,姑且叫初始文字吧!,我相信后人会改进并广泛流传的。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决心。
句芒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写字,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失败和挫折,但他从未放弃。仓颉耐心地在一旁指导,他的话语中充满了鼓励和耐心:“不要怕犯错,每一次错误都是通向真理的必经之路。”
随着时间的推移,句芒掌握的文字符号渐渐成形,他的字迹虽然还不够流畅,但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力量。仓颉看着他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:“你已经走在正确的路上了。”
句芒在仓颉那里深入学习半月有余,收获颇多。
一天,当句芒正专注地刻着字时,他突然感到一阵微风拂过,抬头望去,只见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殿堂的门口,她的目光如同秋水一般清澈,她的面容如同春花一般娇艳。她就是部落中的智者,被称为“花神”的女子,叫春仙。
句芒全神贯注于学习,仿佛看到了炎帝部落文化传承的辉煌未来。他逐渐揭开了文字的神秘面纱,更独创了“井”、“打”等富有形意的文字。
仓颉高兴地紧握句芒双手,赞叹道:“先生,您的智慧,真是令人敬佩。”
这时,花神春仙款款走来,眼中流露着柔情万种,轻声向句芒请教:“吾名尚无定字,愿先生挥毫赐字。”
句芒闻言,脸颊泛起淡淡红晕,目光在春仙脸上驻足片刻,随即轻抚头顶,眼中闪现灵光,微笑道:“字来矣。”他取木炭于树皮之上,笔走龙蛇,不消片刻,“春仙”二字便栩栩如生地显现。
春仙眸中瞬间闪过一抹惊喜的光芒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句芒以独到的笔触,赋予她“春仙”之名,每一笔每一划都宛如在低语她的轻盈舞姿与柔情似水。她接过那刻有“春仙”二字的树皮,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满足与喜悦,眼中泪光闪烁,感激之情犹如泉涌。
仓颉微笑着凝视着这一幕,心中明了:他与句芒的师徒情谊已升华。他们对文字的奉献,不仅将引领历史迈向新时代,更将谱写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佳话。
仓颉轻声说道:“你们情投意合,我将禀告黄帝,赐予你们幸福。”
句芒与春仙相视一笑,急忙向仓颉深深鞠躬,以示感激。
不久后,黄帝得知敌方大将夸父逃至炎帝部落,怒火中烧。他严令句芒转告炎帝交出夸父:“共工氏桀骜不驯,屡次反叛,与吾黄帝部族结下百年恩怨。夸父更是屠我族众数百,此仇不共戴天。汝与春仙情投意合,待斩夸父之后,方可与春仙团聚,否则,绝无可能。”
句芒心中虽有犹豫,但为了部落的和平,他只得答应黄帝的要求,带着遗憾和复杂的情感,返回炎帝部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