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树梅与隆昌恤嫠会
2015-11-04 11:13:49
  • 0
  • 0
  • 2


     清道光年二十四年(1844年)底,牛树梅到隆昌任知县。牛树梅在隆昌任期仅仅一年,其体察民情、秉公办事,却有不少政绩,百姓称之为“牛青天”,倡办恤嫠会就是一例。恤嫠,就是救济寡妇的意思。

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访民情方知百姓苦

      一日,牛树梅独自一人到县城外三里黄棚凹私访,见村中一茅草屋门敞开着,门外一满身补丁老太婆正在绩麻线,便借故上前讨水喝。老太大声喊:“毛狗,舀点冷水出来。”一个光脚丫、赤上身的小孩从屋里用木瓢舀了水端来,牛树梅就势坐在街沿的一块破石头上喝水,与老人摆起了龙门阵。寒暄得知老太婆叫彭周氏,76岁。屋内还有50多岁儿媳彭胡氏、30多岁孙媳彭姜氏在绩麻线,因为连年匪患和战乱,彭家一门三代都成了寡妇。刚才端水那孩是老太婆的重孙,叫彭毛狗,8岁。一家人生计,就靠卖麻线苦苦维持,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。牛树梅悄悄地在身体下的石头上放了几个铜板钱,心情忧郁地离开了这低矮破烂的茅草屋。

   牛树梅离开黄棚凹,走到一山坡下,只听采石场的半壁上,一个打大锤的石匠在喊号子,悠扬悦耳,禁不住停下脚步认真聆听。只听得那石匠用川音吆喝:“呃--清早起来去过河,钥匙落在深水沱;落了钥匙孤了锁喂,死了男人莫奈何”,然后“嗨”的一声,八十斤重大铁锤砸了下去。那石匠发现有人在听号子,往手心吐了口唾沫,又唱“呃--男人死了婆娘在,孤儿寡母好可伶;立了牌坊有屁用,没吃没穿哪个管”,然后又“嗨”的一声砸下一锤。牛树梅听得有弦外之音,于是走了上去招呼,石匠见了也停下来烧烟歇息。两人就坐在石头上攀谈起来,石匠告诉牛树梅这周围的寡妇人家日子过得非常苦,即使那些奉旨建了牌坊的寡妇一样没得人管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惩恶扬善筹钱款

    回到县衙,牛树梅与师爷商议,让各里正和保长在五日之内将寡妇名单统计上报。统计结果全县寡妇共九百八十二人,另寡妇供养年老公婆、幼年孩童计五百一十三人,大部分人生活十分贫困。想到这些孤儿寡母悲催的生活,牛树梅寝食难安。

    夫人陆月娥是个知书达理之女子,见夫君闷闷不乐,询问缘由,牛树梅心情沉重回答“此隆邑寡妇甚多,情何以堪?县何以堪?”夫人接过话:“凶年恶岁,饥寒相逼,寡妇更难,老爷要治理好此县,只有想办法帮助他们才是”。牛树梅问:“如何帮啊?”夫人回答:“前日我去庙里烧香,见主持惠清师太把施主捐的部分钱物分发给穷苦之人,老爷照做何妨?”

     受到夫人陆月娥提点,牛树梅找来主薄李恒祥、学博姚学庵、地方名流郭柄楠等商议,商议建立恤嫠会,以救济贫苦寡妇,得到众人支持。

     次日,牛知县招募地方大户与行善积德之人在县衙议事。

     在牛树梅主持呼吁下,隆昌恤嫠会正式建立。百余名乡绅与地方名流纷纷解禳捐钱,帮助贫困嫠妇抚孤养老。牛树梅捐钱二百钏、总兵马占魁捐银一千两,其余众人捐助均一一登记在册。然当场捐助的钱款有限,要对千余名寡妇长期资助则远远不够,牛树梅面色凝重。

   主薄李恒祥看出牛树梅心思,上前道:“北乡倒座庙有一大户,叫苏德回,有田五百余亩,山林两皮坡。听说此人养有数名恶奴,平日带刀横行,专为主子收放高利贷,前日还逼死张姓佃户。”牛树梅大惊道:“有这等事?”叫北乡里正过来一问,答:“那个张老汉因为年初借了苏家二斗高粱,无力偿还。穷得连买盐巴都吃不起了,浑身无力。那几个恶奴前去催讨,把这老头腿都打断了,张老头当天用栓裤腰的鸡场带勒脖子死了。苏德回还把年轻的刘寡妇和小女儿抢到家里去了。”牛树梅听得火冒三丈,狠狠一掌拍在桌上,大声道:“立即差快班把苏德回拿来问话。”

     半个时辰后,快马衙役把正在迎祥街锯子铺喝茶的苏德回拿回县衙,牛树梅立即升堂,并招呼参加议事的乡绅大户旁听。

     一番询问姓名地址之后,牛树梅道:“你可知罪?”苏答“不知。”牛树梅再问“那张老汉借你多少钱?为何把人逼死?”苏德回答:“年初借高粱二斗,年底连本带利该还十斗。至于打他,是打给那些欠债不还之刁民看的。至于他自杀,那是他自己的事情。”牛树梅大怒:“好狠毒的高利,一年打了五个滚!逼死人命,还振振有词!左右,先狠打二十大板。”苏德回挨了板子,屁股皮开肉绽,老实了许多。牛知县又问:“强抢刘寡妇是怎么回事?如实招来!”苏回答:“刘家死了男人,带着一个6岁的女儿,孤儿寡母可伶,我就接回家做小妾了,还帮他养那小女。”知县高声问:“刘氏可是自愿?有媒约文书否?”苏回答:“媒约等程序都简化了,没有。刘氏虽然不情愿,我也是为她母女着想。”牛书面把惊堂木一怕,大声喝道:“胆大淫贼,强抢民妇,还假仁假义,不知悔改。关入大牢,收监再审。”

    后来几天经过调查取证,苏德回横行乡里,罪恶累累。牛树梅判决苏德回充军泸州府古蔺犯人营管教五年,所有土地除苏家自留数亩外,五百亩田及山林全部充作恤嫠会资产以资助孤儿寡母。另判苏家付纹银一千两,用作张老汉安葬和补偿刘寡妇。同时将判决张贴告示,惩恶扬善。其他大户借鉴苏德回之教训,纷纷向恤嫠会捐款。

   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拟规则实行财务公开

     经过商议,推举前举人地方名士郭柄楠为会长,拟定恤嫠会规则,规定“十余岁、二十余岁守节者,第月帮钱六百文;三十余岁守节者,第月帮钱五百文;逢三节及清明中元,每名加钱二百文”。考虑恤嫠会有了固定资产进项增加,又加入“每节妇翁姑病殃,会内给殓费四千文;节妇病故,会内给钱六千文”。

    恤嫠会经费主要靠募化,然后以募化之资置田业收及发展其他营利事业,用收地租和利息抚恤嫠妇。资产有了,还需要规范管理。地方名流范泰衡向牛树梅进言:“自古有利必有贪,必须有章法监察”。牛树梅思虑再三,拟定“被救助者一岁一报,名册及明细交县衙备考,当年于南关春牛坪官道旁贴榜公布”。牛树梅创办恤嫠会,并将救助明细每年张榜公布,在隆昌开创了财务公开的先河,比当今推行的政务、村务公开早了一百多年,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封建社会时期的知县。 

   万事办妥,牛树梅欣然提笔写下《恤嫠碑记》,原文有:“嫠妇遭挫,殉节自爱;养老扶幼,嗟兹苦痛;县内贤达,捐银献粮;乐善好施,益于民也”等句。

    自清道光二十五年始至光绪四年三十余年间,恤嫠会帮助扶持贫困嫠妇及孤儿数千人渡过了难关。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